国家卫健委:全国农村贫困大病患者医疗负担明显减轻
时间:2021-03-03 来源: 作者: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王琳琳)“小病拖、大病挨,重病就往医院抬。”曾是贫困群众就医状况的写照。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国将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列为健康扶贫率先落地的重点。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总数增至30种,大病入院救治人数81.1万人,贫困患者医疗负担明显减轻。
早在2016年,我国就在安徽、贵州等8省(区)启动了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试点工作,先期将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9种大病纳入救治管理范围。
2017年全面推开至全国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各省份。
2018年新增肺癌、肝癌、急性心肌梗死、白内障、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血友病、地中海贫血、唇腭裂、尿道下裂12个病种。
2019年新增耐多药结核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艾滋病机会感染4个病种。
2020年再次新增膀胱癌、卵巢癌、肾癌、重性精神疾病、风湿性心脏病5个病种。大病专项救治病种逐步增加到30个。
为促进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落实到位,“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对救治对象实行登记管理,“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治愈一例,销号一例”,并借助信息系统提供全流程健康服务。目前,该系统覆盖了80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2个贫困县、1.8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开通系统账户超过60万个。
不让“病根”变“穷根”,有效控制大病医疗费用是关键。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确定定点医院、确定临床路径、确定单病种费用,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的集中救治方式,首批7种大病专项救治患者年度人均医疗费用连续下降。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nchzyl/202102/t20210226_813752.htm
- 上一篇: 柏木引领争先锋,筑梦宜春立新功
- 下一篇: 社保局披露:国家帮养老,退休金将在农村普及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