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高新区狠抓产村融合发展 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时间:2024-09-05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一是强化“科技+农业”,赋能乡村产业升级。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资源,着力打造5200亩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研发并推广一批综合性能优良、适应大规模生产、经济效益突出的新品种;同时,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核五子”,即一个智慧农业公共服务核心平台,精准农业生产管理子系统、农产品生产可追溯管理子系统、政府农业信息化管理子系统、农品云电商子系统、实时监控的平台运维子系统,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农业综合信息监测、环境控制以及智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建立对农产品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与销售的全过程跟踪和监控,保障“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的实现。为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有利于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收的目标。
二是构建常态化联农助农新格局,狠抓产村融合发展攻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按照“1+2+12+N”的总体思路,形成林下经济示范带+优质粮油示范区+精品农业示范片+庭院经济示范点的丘区产村融合示范空间布局。“1”即积极争取国家储备林土地治理项目,在二台土以上连片建设2000亩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带。“2”即高桥街道通过银企融资、校地企合作建设1000亩优质粮油生产示范区;胜利街道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建设1000亩玉米+蔬菜粮经轮作示范区。“12”即2023、2024年12个有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任务的目标村(社区),结合集中院落治理成果,依托城郊交通便利及近城人口红利,集中连片打造不低于50亩“小而美、特而专”的精品农业示范片。“N”即围绕院落打造,在集中院落插花式选择培育N个即能助农增收,又具观赏性的庭院经济产业示范户,引导教育农户拥有一个健康爱好,同时以这N个庭院进一步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前胜利街道前进社区郑家大院中庭院经济示范户超30%,户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助力实现村美人和。
三是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构建“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签约农民”的合作模式,建立了“技术保障+订单种植+保价收购”机制。大力发展高粱种植1500余亩、玉米种植4000余亩,并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指导企业采取“边购边销、代购代销、委托收购”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企业收购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多种销售途径,确保“种的粮卖得出”“用的粮有保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预计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8万元以上,带动签约农民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双增收”。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4/9/4/e39c7827b6db4f6190c8912994cd43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自贡市大安区积极探索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新模式
- 下一篇: 甘孜州得荣县聚焦群众增收致富探索托底帮扶新路径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