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田园综合体 >“粮财神”茹振钢:让土地生金,让百姓吃好

“粮财神”茹振钢:让土地生金,让百姓吃好

时间:2020-08-28 来源:  作者:

  茹振钢,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现任河南科技学院副院长,党的十九大代表,长期致力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小麦优异种质合成与品种创新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相继培育并推广了一系列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5亿多亩,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粮财神茹振钢:让土地生金,让百姓吃好

  从1979年研究郑引一号遗传性状算起,茹振钢从事小麦育种科研工作已有40年。其间参与百农3217的繁育和推广,主持培育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百农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9等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5亿亩,增产效益达400多亿元。为黄淮小麦主产区提供了优质种源,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充实的小麦育种之路,在小麦大省河南,被农民亲切称为粮财神!

  茹振钢说, 40年来,之所以在育种事业上能够取得一点成绩,有两人至关重要,除了有对他影响至深的恩师黄光正外,还有与他志同道合相濡以沫30多年的妻子原连庄。

  育出好品种,让小麦高产,让老百姓吃饱饭

  1958年12月,茹振钢出生在河南沁阳县南关村,出生后不久便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小时候家里兄弟姊妹多,经常吃不饱饭。时代在茹振钢的心里打上了饥饿的烙印。为什么中国地大物博,养不活当时只有三四亿的人口?能吃上一碗白面饭,是我少年时代最高的梦想,它也成了我穷尽一生的追求 回忆起这些,茹振钢的眼中便涌满泪花。

  1976年,茹振钢考上沁阳一中。高中毕业前夕,班主任高树义老师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说:粮食产量上不去是个大难题。谁能把小麦亩产提高到八九百斤,谁就是英雄,提高到1000斤以上,谁就是大英雄。我希望我们班能出这样的大英雄!茹振钢从此立志学农,萌生了让土地生金,让老百姓丰衣足食的梦想。

茹振钢与黄光正(中)在试验田里工作

  1981年,茹振钢大学一毕业,就被百泉农专(河南科技学院的前身)的黄光正教授选做助手。黄光正是全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也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在此前几年,由他育成的百农3217,获得了198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在当时河南育种界可谓大名鼎鼎。在黄教授身边工作,不仅让茹振钢在育种技术研究上如鱼得水,而且让他直接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黄光正教授的影响之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粮食高产,责任重大!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育出好品种,让小麦高产,让老百姓吃饱饭,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面对采访,茹振钢如是说。

  矮抗58,谁种谁发

  1986年5月的一天,茹振钢在周口地区考察小麦生产,商水县的一位老农指着他那丰收在望的麦田兴奋地对我说,你看看俺家的麦子,长得多好呀,穗子又多又大,今年可是要大丰收啦!谁知,晚上一场暴风骤雨。一片片麦子,就像被石磙碾过的一样,平铺在地!麦子倒伏,就严重减产,直接影响当年收成。这样的情形让茹振钢心里很难过,同时,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育成让农民种得安心、收得放心,稳产、高产的小麦种子。为此,他从生产中找问题、立课题,冒酷暑,顶高温,战严寒,不分春夏秋冬,走遍了黄淮各类麦田,制定出了早播不受冻,迟播不晚熟,咋种都不倒,高产还稳产的育种目标。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数九寒冬天,茹振钢在大田里观察小麦受冻的过程;在大风大雨中观察小麦的抗倒伏性能;在烈日暴晒下评选小麦的耐高温特性。他发现,只有耐得住极端天气,才能经得起生产考验。就这样,历经8年的艰苦攻关,终于育成了在当时被认为不错的品种矮丰66。

  正当准备快速推广之时,却遇到了持续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早播的淹死了,晚播的冻死了。面对这样的结果,茹振钢一下子病倒了,连续几天高烧不退,盖上三条棉被还是觉得浑身发冷。事业还没有完成,不能就这样倒下。烧还未退,茹振钢就又跑到试验田仔细地观察研究,终于找到了矮丰66的问题所在:地下根系扎的不深不多。

  摸清原因后,茹振钢再次鼓足勇气,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把北方小麦耐旱特性与南方小麦耐湿特性相结合,把矮秆与抗病相结合,把高产与优质相结合。为此,茹振钢和科研团队还专门设计出瞬时风力能达到10级以上的实验风洞,检验小麦抗倒伏能力;建造小麦地下根系走廊,能直观鉴定小麦的根系生长。

  2003年,历经一次次的试验攻关后,终于培育出一个高产稳产,好种好管,能抗8级大风,能耐零下16度低温的小麦品种。因为这个品种的小麦个头矮,抗性好,被命名为矮抗58。2005年,矮抗58通过国家审定后,推广面积一路直线上升,一跃成为黄淮地区小麦第一大品种。截止到2017年底,矮抗58的种植面积累计超过3亿亩,增产小麦300多亿斤。光增产部分就能让我们河南人民吃两年,老百姓都说这个名字起得好,矮抗58,谁种谁发。我终于可以让老百姓放心的种,放心的收了。好欣慰啊!说起这个品种,茹振钢仍难掩激动之情。

  2013年,矮抗58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茹振钢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茹振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农业科研并蒂莲,麦田菜园竞芬芳

  茹振钢说, 40年来,之所以在育种事业上能够取得一点成绩,有两个人至关重要,除了有对他影响至深的恩师黄光正之外,还有与他志同道合相濡以沫30多年的妻子原连庄。

  原连庄既是一位蔬菜育种专家,河南省巾帼科技创新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也是一位贤淑善良的女人,把家照顾得无微不至。谈起妻子,茹振钢满怀愧疚。同样都拥有一份事业,但为了使我能够更全心投入工作,她自己几乎承担了家里所有事务,而且上下照顾得细致周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原连庄被查出直肠癌,在上海急需做手术。而就在那一年,河南省要申报国家十二五计划的重大农业项目,茹振钢是项目牵头人。

茹振刚和妻子原连庄在田间

  那一段时间,茹振钢一边要到北京参加科技部组织的答辩和项目申报,一边在为推广小麦新品种多方奔走,组织了多省专家在新乡召开研讨会。新乡的研讨会一结束,茹振钢就火速离开会场,依然按照原计划去了北京参加科技部项目答辩,而后匆匆赶往上海陪护重病的妻子。

  真的很难平衡!你说我该怎么办?国家的事情大于天啊!我很感谢妻子。即使在患病的非常时期,她也从心底理解支持我,茹振钢说,她也对育种工作近乎痴迷。因为做了最坏的打算,手术前她把白菜育种的所有事情都向助手做了详细交代。手术后她让助手把选种结果拿到病床上,在化疗阶段也没有停下工作。

茹振刚接受央视《对话》栏目访问

  茹振钢夫妇的工作,一个连着国家的粮袋子,一个丰富着人们餐桌的菜篮子。我研究的小麦,是主食,是粮袋子;她研究蔬菜,是副食,是菜篮子。结合起来,才是生活的样子。茹振钢夫妇被新乡当地的乡亲们亲切称为麦爸菜妈。 茹振钢认为,这是他们生活的乐趣,也是生活的全部,正所谓农业科研并蒂莲,麦田菜园竞芬芳。

相关文章

热点关注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美丽乡村政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人源汇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美丽乡村政讯网 mlzxw.china-village.com.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7744786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74478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人源汇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