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农人话“农事”——来自田间地头的“年代秀”
时间:2020-08-27 来源: 作者:
春耕时节,草木萌发,处处都是农忙的身影。记者来到田间地头,与生于不同年代的农人共话农事。这些农人中,有的是种了一辈子田的老把式,也有刚刚投身农业的新农人,从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出演的年代秀,可以感受到中国农业的变迁和希望。
70后老把式:种田不再是体力活
清明过后,春意渐浓。在江西省安义县鼎湖镇的一块农田里,农民孙顺和正驾驶着拖拉机来回翻整土地,机械的轰鸣声在田野中欢唱。
今年47岁的孙顺和是一名种田老把式,见证了种田从肩挑背扛到农机普及的时代变迁。
过去种田全凭一身力气,尤其是双抢,可别提多苦了!孙顺和告诉记者,如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农机助力,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已经成为农民种田不可或缺的工具。
农业机械化不仅意味着把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更代表着农业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以前我们夫妻两人只敢承包10多亩地,再多就忙不过来,现在我俩种300亩地也不在话下。孙顺和说,他目前熟练掌握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驾驶技术,打药也用上了植保无人机,农药撒得更均匀,效率也比过去提高了。
在孙顺和看来,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进,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化经营更有利于农机大展身手,种田正从挥汗如雨的体力活到讲究科技的技术活,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科技运用在田间地头,未来种田会变得更加轻松。
80后中生代:农民也能拿高薪
过去有人说,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月。但是,今年32岁的种粮能手聂仪平却不这么认为。
去年工资12万多元,再加上年终奖6万多元,一年的收入近20万元。站在田埂上,聂仪平向记者算了算去年的收入,我这个农民的收入,可不比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低。
聂仪平是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名职业农民,公司将流转的3万亩土地切块分割,聘请像聂仪平这样的种粮能手做田保姆,田保姆平时有基本工资,到年底则根据超额完成的产量领取年终奖。
我家里有三个小孩,农闲的时候可以经常回家照顾家人,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聂仪平笑着说,不只有外出务工才能养活家人,留在家里种田同样也能拿高薪。在公司上班5年多来,聂仪平已经领到了70多万元的工资。
聂仪平的故事并非个案。绿能公司董事长凌继河告诉记者,公司已经连续9年给种粮能手发年终奖,奖金累计超过2500万元,许多跟着他种田的农民都在县城里买了商品房,开上了小汽车。
90后新农人:做农业也很有面子
天一大早,熊焜就开着拖拉机来到田间作业。现在正是农忙时节,他要一直忙碌到晚上6点多,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这位年仅21岁的小伙子,是绿能公司社会化服务生产队的一名农机手。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绿能公司成立社会化服务生产队,为周边的种粮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托管服务。如今生产队里各式各样的农机齐备,并且有40多名专职农机手,大多数都是90后的年轻人。
熊焜之前在深圳务工,从灯火辉煌的大城市回到农村,他并没有为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虽然做农业比较辛苦,但是我们年轻人不怕吃苦,因为每天都能学到新的技术和知识,感觉很充实。熊焜很享受每天开着农机在田野上奔驰的感觉,在他看来,驾驶拖拉机、遥控无人机,这些工作充满了科技感,也改变了他过去对于农业的看法,做一名能玩转各种农机的新农人,也挺有面子的。
熊焜和他的队友不仅学习驾驶农机和维修保养技术,在田里干活的时候,还经常和经验丰富的农民请教如何种田,我们学东西比较快,并且会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作为年轻人,只有真正掌握了一门技术,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熊焜告诉记者。
凌继河说,年轻人是中国农业的未来和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农业,中国人的饭碗会端得更牢。
- 上一篇: 托克苏和他的“庭院经济”
- 下一篇: 座谈交流促提升 千方百计强服务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