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探索产业、生态、农旅模式 展乡村振兴新图景
时间:2023-07-14 来源:四川省乡村振兴局 作者:佚名
6月28日,芦山县粮经复合园粮油(思延)示范基地满眼新绿,不久前种下的旱稻和水稻长势喜人,“今年,预计亩产将达到900至1000斤。”园区负责人介绍说。

就在一天前,芦山县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明确将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幅产业兴旺、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治理向好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研学科普、良种繁育等功能于一体,建设万亩粮经复合示范园区,是芦山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战略,同时也将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机应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十年前,龙门镇作为“4·20”芦山强烈地震的震中,百废待兴,而如今的龙门,一排排红顶黄墙的仿古楼,在绿水青山环绕下,呈现出“乡间田野红房子”的美好图景。近年来,龙门镇坚持农旅产业融合发展,龙门古镇、龙门溶洞、龙兴之野等景点景区持续改造提升,逐渐探索出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也成为芦山聚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和示范样板。
龙门镇青龙场村,“鱼跃龙门”智慧水产养殖示范区,一百余个蓝色鱼池有序排开,该项目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7月全部完工。以园区作为发展载体、规划发展千亩冷水鱼产业园,这正是芦山利用其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从而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芦山县不断调整特色农业局部结构,始终锚定绿色有机方向,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已建成特色产业基地约13万亩,57个农产品获得“两品一标”认证,龙门花生、芦山白茶等7类产品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业链前端基础得到较好发展。
国道351线旁,飞仙关镇禾茂田园鲜花盛放,干净整洁的村道旁,一栋挨着一栋的房屋错落有致。“现在大家都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了,垃圾分类、污水处理都养成了良好习惯。”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是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今,芦山县生活垃圾实现全覆盖有效治理,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3.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6.24%以上,农村民居基本实现院坝干净、厨房清洁、厕所卫生、圈舍标准。同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县乡村道路里程超过580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同时,芦山县还将其独有的花灯文化、根雕文化等植入乡村业态场景,统筹提升外向“供给保障”能力和内向“引流聚焦”水平,并将开展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建校引智聚才提魂、人居环境美化提优等行动,持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全面加快和美乡村建设。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