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中国农业技术帮助乌兹别克斯坦棉农增产增收
时间:2023-09-21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佚名
“我们引进了中国的棉花品种。这些品种比我国品种产量更高、成熟更早。而且,我们的棉田属于盐碱地、低产地,但我们用中国滴灌技术和棉种在第一年就获得了好收成。”乌兹别克斯坦棉农舍尔佐德·多纳耶夫兴奋地告诉新华社记者。
多纳耶夫家住乌南部卡什卡达里亚州卡桑区古瓦拉克村,从2020年开始接受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们的指导,成为村里尝试中国棉花种植技术的第一人。
多纳耶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包括农业在内的各个领域,很多技术都对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的膜下滴灌技术就已经在水资源短缺的乌兹别克斯坦棉田成功应用。当地棉农通过咨询中国专家、学习使用中国滴灌技术和设备,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产量。
“这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棉农来说非常重要,我一直有兴趣研究中国种植棉花的经验,并在乌兹别克斯坦本地推广。”多纳耶夫说。
他回忆道,2020年他在自家棉田播下了比本地品种早成熟15天的中国棉花品种,从中国进口了膜下滴灌所需的所有设备,用来灌溉他这7公顷属于盐碱地、低产地的棉田。参与“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中方农业专家帮助他安装设备,并提供咨询服务。
引入中国农业技术后,多纳耶夫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往他的棉田平均每公顷产量为2000至2500公斤,如今增加到4500公斤左右。同时,他为棉田投入的劳动力、水、化肥等成本也大幅下降。以往棉田需要3人劳作,现在只需1人,每公顷需要的肥料从800公斤减少到400公斤。
近三年来,多纳耶夫的收入不断增长,家庭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过去两年我彻底装修了房子,还买了一辆新车。”
多纳耶夫说:“在使用中国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与中国专家也加深了交往,他们非常勤劳、诚实,并且随时准备提供帮助。”
“棉农(对中国技术)的兴趣每年都在增加。很多外地农民过来学习种植经验。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每公顷收获至少5000公斤,明年将进一步扩大播种面积。”多纳耶夫说。“在水资源短缺问题逐年加剧的情况下,使用中国技术的意义更加重大了。”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ztzl/ymksn/xhsbd/202309/t20230919_643678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上一篇: 中国农业专家在肯尼亚开展技术培训
- 下一篇: 深耕农业合作 中国和东盟合力打造发展新增长极

相关文章
- 无锡市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调研指导
- 宿迁市开展春节期间草莓质量安全专项风险筛查
- 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土壤类型野外校核工作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打好冬季“护渔战”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号(2025年执业兽医资格...
- 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瓜类检疫性病害联防联控
- 探索“五聚模式” 彩票公益金全面赋能黑林镇乡村振兴
- 江苏洪泽湖:保持“动态清零”高压态势,推动禁捕秩序...
- 省农业农村厅开展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活动
- 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春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
-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多维度统筹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守好“关键点” 严防“节日病” | 骆马湖渔管办强...